Thread Reader
∞
@STaoAware
Mar 4
4 tweets
Twitter
Share
Translate
Download
儒家思想的所謂可取之處(社交相處的道德標準)之所以有其侷限(矛盾、墮落、腐敗)和原罪,在其基於忠、孝、順三字其義發展而來。將個人的認知和言行侷限在其可觸社交環境的上限,個人可塑、可能性被可控,從而固化其社會階層。
按“人賺不了認知以外的錢”所揭示的客觀現實,自我人生的意義、價值、資源、美好也在於其自我認知的上限。
儒家思想是人類社會達爾文主義(現象)中人性醜惡方面的合理化和美化的幻象和幻想,其惡毒之處在於其所謂道德標準要求個人順從其血親或所在社交環境的情感情緒需求,繼而物化個人的自我意識。
@Thread Reader
∞
@STaoAware
Follow on Twitter
twitter-thread.com/t/1631902350926565377
Missing some tweets in this thread? Or failed to load images or videos? You can try to
force a refre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