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 Reader
Toggle theme
Nick
@yfx0202
Dec 11, 2024
3 tweets
Tweet
Share
Download
走路是让思维发散的最好方式 可减少: - 心脑血管疾病 - 2型糖尿病 - 认知障碍与痴呆 - 改善心理健康、睡眠质量和整体寿命 每天以中等强度(如快走)运动30分钟、每周5天的活动量,8000-10000步是现在的指南:
- 提升创造性思维 研究表明,步行本身与户外环境的刺激皆能独立促进创造性思维的自由流动 步行是一种简单且有效的方法,可同时实现提高创造力和增加身体活动量的双重目标 实验1中,受试者在坐姿与跑步机上行走条件下分别完成发散性思维测验(Guilford’s Alternate Uses,GAU)及趋同思维测验(Compound Remote Associates,CRA) 结果显示,与坐着相比,行走时81%的受试者在GAU测试中表现更佳,但仅有23%的受试者在CRA中得分提升 实验2证实了这一发现:无论先坐后走或先走后坐,只要有步行环节出现,GAU得分都会提高,甚至在走后坐下时仍存在残余的创造力提升
- 步行是有效的抗衰老干预手段 可预防多种慢性病(心血管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癌症等)并改善肌肉骨骼功能、睡眠、心理健康及增强人体韧性 - 建议每周至少进行5天、每次30分钟的快走运动,以满足身体活动指南要求; 研究显示集中或分散的活动模式及每日8000至10000步的目标均可显著降低患病风险 - 工作场所、社区、临床机构等不同环境中开展的步行干预已被证明可改善生产力、减少缺勤率、增强组织凝聚力,并在健康促进与慢病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Nick
@yfx0202
医学生的笔记
Follow on 𝕏
twitter-thread.com/t/1866874207180820602
Missing some tweets in this thread? Or failed to load images or videos? You can try to
force a refresh
.